项目管理知识学习考证笔记(高项)1第一章基础知识

事件:备考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证书

时间:考试时间 2021 年下半年

地点:贵阳

书籍:第三版官方《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教程》书籍

视频:淘宝店购课一套

计划:2021.2.2 开始

 

 

第一部分:了解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证书

1. 作用:

* 评高级职称,以考代评 * 升职加薪(从技术转型为管理)* 项目投标作为项目经理的资格 * 在某些地区享有落户政策(例如:广东、上海等)

 

2. 考试资格:

凡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各项法律,恪守职业道德,具有一定计算机技术应用能力的人员,均可报名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考试。不限学历和资历条件,也不需要先通过初中级以后才能报考高级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

 

注意:一次只能报考一种资格考试,也就是报了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就不能再报系统集成项目管理工程师或其它资格考试了,但是如果这次通过了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下次考试又可以继续报其他资格考试。

 

3. 考试科目:

a. 综合知识(75 道单选题,其中包括 5 道英文单选题,9:00-11:30)

b. 案例分析(3 道分析题,其中包括计算题和案例分析题,13:30-15:00)

c. 论文(2 道论文,选择其一解答,1:20-17:20)

分值:每科满分 75,每科 >=45 即为通过;通过一科或两科,成绩不保留

 

4. 报名网址:

软考网:https://www.ruankao.org.cn 

 

5. 报名费:

不同区域可能会有所不同

 

第二部分:课程学习

 

第一章:信息化和信息系统

主考单选题

一:信息质量属性

 

1. 内容:精确性(精准程度)、完整性(全面程度)、可靠性(来源、采集方法、传输过程可信任及符合预期)、及时性(获得信息的时间和事件发生时间的间隔长短)、经济性(成本可接受范围)、可验证性(信息质量可被证实真伪)、安全性(非授权访问的可能性)共 7 点

2. 考点:选择题,根据描述选择相应的性质

 

二:信息质量模型

1. 内容:信息技术的核心是信息的传输技术(常指通信、网络等)流动的信息才有价值

信源 - 编码 - 信道(噪声)- 解码 - 信宿

2. 考点:单选题。核心、信道有哪些(TCP 网络、光纤、铜轴电缆、双绞线等)、编码器(量化器、压缩编码器、调制器、加密设备等)、译码器(解调器、译码器、数模转换等)有哪些

 

三:信息化的五个层次

1. 内容:从小到大

a. 产品信息。信息化基础

b. 企业信息化。生产制造系统、erp、crm、scm 等;

c. 产业信息化

d. 国民经济信息化

e. 社会生活信息化。如智慧城市、互联网金融

2. 考点:单选题。由小到大的顺序、**(如智慧城市)是哪个信息化

 

四:信息化内涵

1. 内容:

主体:全体社会成员,包括政府、企业、事业、团体和个人

手段: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先进社会生产工具

途径:信息时代的社会生产力,社会生产关系及社会上层建筑的改革

目标:国家综合实力、社会文明素质、人民生活水平质量全面提升

2. 考点:相对应的概念

 

五:两网、一站、四库、十二金(非重点)

1. 内容:

两网:政务内网和政务外网

一站:政府门户网站

四库:建立人口、法人单位、空间地理和自然资源、宏观经济等四个基础数据库

十二金:重点推进办公业务资源系统等十二个业务系统。

2.考点:无

 

六:信息化体系六要素

1. 内容:

信息资源:核心任务

信息网络:基础设施

信息技术应用:龙头、主阵地

信息技术与产业:物质基础

信息化人才:成功之本

信息化政策法规和标准规范:保障

 

 

 

2. 考点:图、相对应概念

 

七:信息化系统的生命周期(重点)

  1. 内容:

两种分类:

*4 大:立项、开发、运维、消亡

*5 小:系统规划、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实施、运行维护

○立项(系统规划):产出可行性报告

○开发:

  1. 系统分析—逻辑模型
  2. 系统设计—物理模型
  3. 系统实施—付诸实施

○系统运行和维护阶段

○消亡阶段

    2. 考点:以上知识点

 

八:信息化系统开发方法(重点)

1. 内容:

 

a. 结构化开发方法(SA):

* 精髓:自顶而下、逐步求精和模块化设计。(串联执行的)

* 特点:开发目标清晰化、开发工作阶段化、开发文档规划化、设计方法结构化

* 局限性:开发周期长、难以适应需求变化、很少考虑数据结构。具体场景:适合处理数据领域问题,不适应于规模较大、比较复杂的系统开发。

* 关键字:数据流图

 

b.  面向对象方法(OO):

* 大型信息系统的开发:常将结构化方法和面向对象方法结合起来。首先,使用结构化方法进行自顶而下的整体划分;然后,自底而上地采用 OO 方法进行开发。

* 对象和类:对象是类的实例、类是对象的抽象、一个类可以有多个对象、类中包含属性和方法

* 消息:体现对象间的交互,通过它向目标对象发送操作请求。

* 类图:下图是一个完整类图 b1(不完整类图也是正确的,例如图 b2,b3,b4)

 

 

 

c. 原型化方法(快速原型法):

* 适用场景:需求不明确的系统开发。即,分析难度大,技术层面难度不大的系统适合原型法开发。

d. 面向服务的开发方法(SO):

* 优点:提高系统可复用性、信息资源共享和系统之间的互操作性。

 

2. 考点:各种开发方法的适用场景

 

九:OSI 七层网络模型(重点)

  1. 内容:

 

 

应用层

协议:HTTP、Telent、FTP、SMTP

表示层

格式:JPEG、 ASCll 、GIF 、DES 、MPEG

会话层

协议:RPC、SQL、NFS

传输层

协议:TCP、UDP、SPX

网络层

协议:IP、ICMP、IGMP、IPX、ARP、RARP

数据链路层

协议:IEEE802.3/.2、HDLC、PPP、ATM

物理层

协议:RS232、V.35、RJ-45、FDDI

IEEE802.11 无线局域网协议   IEEE802.3 局域网协议

 

 

 

 

      2. 考点:XX 协议的基本内容以及哪一个层

 

十:网络设备

  1. 内容:

* 路由器在网络层,交换机各层都有

* 路由器:连接网络的

* 交换机:连接局域网的电脑,接口插入各个电脑的网线

* 中继器:网线较长,信号衰减,放入中继器放大信号的作用

         2. 考点:以上

 

十一:网络存储技术(重点)

  1. 内容:
    1. 直接存储设备(DAS,Direct Attached Storage):通过 SCSI 电缆连接到服务器,不自带操作系统
    2. 网络附加存储(NAS,Network Attached Storage):即插即用(即 NFS 网络文件存储系统和 GIFS 通用 internet 两个协议来进行文件访问),自带操作系统,TCP\IP 协议。
    3. 存储区域网络(SNA,Storage Area Network):高速专用子网
  2. 考点:DAS 和 NAS 重点

 

十二:网路规划与设计

  1. 内容:

* 有线接入

* 无线接入:无线电波,wifi 和 4G

#5G 速率:1Gbps

        2. 考点:暂无

  

十三:网络规划与设计(重点)

  1. 内容:

(1)     核心层:高速的转发通信,该层交换机有高可靠性、性能、吞吐量

(2)     汇聚层:分界面,网络访问控制策略、数据包处理、过滤、寻址、其他数据处理任务。

(3)     接入层:面向用户,终端用户接入到网络。该层交换机具有低成本和高密度特性。

       2. 考点:某一层的特点

十四:数据库和数据仓库

  1. 内容:

(1)     数据库分为两大类,分别为关系数据库(Oracle、MySql、SQLServer)和非关系数据库(mongDB )

(2)     数据仓库:管理者进行决策使用。核心:数据的存储与管理。OLAP(联机分析处理服务器):多维模型、多角度、多层次分析,并发现趋势。前端工具:各种查询工具,报表工具,数据挖掘工具等。

         2. 考点:管理者使用数据仓库

 

十五:中间件定义

  1. 内容:

(1)     位置:中间件处于操作系统与应用软件之间,桥梁作用

(2)     分类:

a. 底层中间件(技术:JVM、CLR 公共语言运行库、ACE 自适配通信环境、JDBC-java 数据库连接、ODBC 开发数据库互连等;代表产品:sun jvm,microsoft clr 等)

b. 通用型中间件(技术:corba 公共对象请求代理体系结构、J2EE、MOM 面向消息的中间件、COM 等;代表产品:ionaorbk、beaWeblogic 、IBM MQSeries 等)

c. 集成型中间件(技术:workflow、EAI 企业应用集成等;代表产品:BEA WebLogic、IBM WebSphere 等)

(3)     应用:

a. 完成底层传输集成,可采用 corba 技术

b. 完成不同系统信息传递,可采用消息中间件产品

c. 完成不同硬件和操作系统的集成,可采用 J2EE 中间件产品

         2. 考点:xx 中间件技术属于哪一类

 

十六:系统可用性和可靠性及稳定性(计算题)

1. 内容:

(1) 可用性:强调减少从灾难中恢复时间;可用性度量 = 无故障时间 /(无故障时间 + 故障恢复时间)*100%

(2)稳定性:系统能保持平稳的运行,不要动不动就卡

(3)可靠性:强调减少系统中断(故障)的次数

(4)提高可用性战术:

a. 错误检测:命令 / 响应、心跳和异常

b. 错误恢复:表决、主动冗余、被动冗余

c. 错误防范:把可能出错的组件从服务中删除、引入进程监控器